我中国女篮训练遇伤情困扰,主力接连受伤,宫鲁鸣方案惹争议

2025-10-19 16:26:17

中国女篮这次集训出大事了! 17岁新星张子宇刚上高原就头晕呕吐,被迫退训;“李梦接班人”冉珂嘉训练中受伤,能否参赛成疑。 短短几天,两名潜力新秀接连倒下,引发全网热议。 更让人担心的是,宫鲁鸣主导的两个月封闭集训仍在继续,而高强度训练、密集赛程和高原环境叠加,球员身体已亮红灯。 这到底是科学备战,还是拿球员健康冒险?

今年9月初,中国女篮在云南昆明海埂基地展开新一轮集训,备战即将到来的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。 此次集训安排在海拔约1890米的高原基地进行,旨在提升球员体能储备。 但高原环境对部分年轻球员带来明显不适。 山东队17岁中锋张子宇在抵达基地后不久即出现严重高原反应,症状包括持续性头晕、恶心和食欲丧失,虽经高压氧舱等医疗干预,仍无法适应,最终于9月4日提前返回山东休养。

四川队前锋冉珂嘉在一次对抗训练中膝盖受伤,经队医初步检查为半月板轻度损伤,目前暂停所有高强度训练,需进一步核磁共振检查确认恢复周期。 冉珂嘉本赛季在WCBA场均贡献14.3分和5.1个篮板,被视为国家队锋线重点培养对象。 她的伤情直接影响到国家队在锋线位置的人员储备。

此次集训名单共16人,其中7人为23岁以下年轻球员。 集训计划安排每日训练时长超过6小时,包含早晚两练,技术训练中单日投篮次数要求达到8000至10000次。 多名队员向随队记者透露,训练强度远超常规赛季期负荷,部分球员出现肌肉疲劳和睡眠质量下降情况。

展开全文

宫鲁鸣作为此次集训的总负责人,其训练理念近期备受争议。 他在亚洲杯结束后公开表示,中国女篮失利主因是体能和技术细节不过关,因此必须通过高强度封闭训练“补课”。 但有资深体能教练指出,连续两个月高强度封闭训练不符合现代篮球科学周期安排,易导致过度训练综合征。

集训时间安排与国内赛事日程存在明显冲突。 亚洲杯于8月中旬结束,球员仅休息不到两周即投入全运会预赛。 全运会预赛后立即进入国家队集训,而全运会决赛阶段定于10月中旬开赛。 国家队集训结束后仅留出10天调整期,各地方队便需投入联赛备战。

广东队后卫杨舒予在接受采访时坦言,连续高强度比赛和训练让她感到身心俱疲,上个月已出现轻度肩部劳损,目前仍在接受理疗。 四川队中锋韩旭也表示,国家队和地方队双重任务让她几乎没有完整休息时间,体能恢复面临巨大压力。

为应对亚洲杯中后卫线被日本队压制的问题,宫鲁鸣特别增设后卫专项训练营,重点打磨控球、挡拆和外线投射能力。 原计划邀请4名年轻后卫加入,但因冉珂嘉受伤,训练营实际参训人数减半。

有随队工作人员透露,部分年轻球员对当前训练方式存在疑虑。 一位不愿具名的山东队球员表示,每天重复大量机械性投篮动作,缺乏战术配合演练,感觉像是“为练而练”。 也有教练组成员承认,部分训练设计确实偏重体能和基本功,战术体系构建尚未系统展开。

中国女篮在2025年女篮亚洲杯中获得第四名,创下近十年最差战绩。 小组赛负于日本和澳大利亚,半决赛不敌韩国,暴露出外线火力不足、防守轮转缓慢等问题。 赛后技术统计显示,中国队场均助攻数比日本队少4.2次,三分命中率低8.7个百分点。

此次海埂集训的医疗保障团队由国家体育总局派出,配备3名队医、2名理疗师和1名运动心理专家。 基地设有高压氧舱、冷疗室和康复训练区。 尽管医疗条件完备,但仍有球员出现适应性问题,反映出个体差异在高原训练中的重要影响。

夏季图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